海龍烈士王承魯墓 六月揭碑

你爺爺和我爺爺的事

版主: Hammer

回覆文章
Hammer
版主
文章: 11690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海龍烈士王承魯墓 六月揭碑

文章 Hammer » 週二 6月 07, 2016 12:37 pm

圖檔
王承魯准尉

50年前,一股台軍蛙人從金門滲透到大陸控制的大嶝島,被解放軍和民兵包抄圍殲,一人被擊斃,兩人被俘,四人逃跑。被擊斃的一名准尉,還是“國軍戰鬥英雄”,如今,一群台軍蛙人部隊的退役後輩們來到大嶝島,要為被擊斃的這名台軍軍官打造一座紀念碑,預計本周五(6月10日)落成。

  大嶝島,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東南海面,是嶝島群島中的最大的一個島嶼,也是廈門最大的衛星島,面積約13平方公裡。大嶝島原屬金門縣,與小嶝島、角嶼、哈白島組成的嶝島群島。1949年起由大陸控制。

  據台灣聯合報6日報道,1966年8月23日凌晨,七名“國軍”蛙人搭乘小艇,偷偷摸上金門北方的大嶝島,執行代號“邵陽計劃”的偵察行動。“不料事機不密,被共軍大部隊海陸兩線包抄。”報道稱,“經兩小時激戰,寡不敵眾,兩名蛙人被俘,四人游泳逃回金門;曾獲‘國軍戰鬥英雄’的准尉王承魯當場身亡,得年34歲。”

據觀察者網編輯查詢,王承魯是山東膠州縣人,1949年隨劉安祺的二十一兵團部隊前往台灣,沒有親人。在大嶝島當場被擊斃後,王承魯的牌位在圓山“忠烈祠”與金門溪邊的海龍蛙兵“忠烈祠”接受供奉。

  “海龍蛙兵”是台軍部署於金門的“陸軍第101兩棲偵察營”的別稱。該營是一支歷史悠久的精銳部隊——至少對台軍而言,同時也是一支略有傳奇色彩的部隊,性質類似美國陸軍的“三角洲”特種部隊,是目前台軍最精銳的兩棲特戰力量,其自稱戰力亞洲第一。

  第101兩棲偵察營長年駐守在金門、馬祖、東引等“外島”上,是台軍最老牌的特戰部隊之一,該部隊成立五十余年來,已陸續為台軍訓練了2萬多名蛙人。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該部被解放軍稱為“水鬼”部隊,歷史上屢次向大陸沿海滲透,也多次被我軍殲滅。小編未能從網絡上官方公布的正式資料中查到王承魯參加的此次戰鬥,估計都統計在這個“多次被我軍殲滅”中。

  王承魯准尉在兩棲偵察隊服役期間,曾在1962年的“雙十節”前夕,滲透到大陸,把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豎在大陸地區海灘上。1965年,他當選“國軍”第12屆“戰鬥英雄”。

  1965年11月7日的金門《正氣中華日報》報道,王承魯被提名“戰鬥英雄”。

  據聯合報報道,今年年初,一群台軍蛙人部隊的退役後輩們到大嶝島,找到他當年埋葬的所在,並集資打造一座紀念碑,預計本月10日揭碑。

  在海龍蛙兵退役人員協會擔任志工的李自帆表示,去年秋天從朋友處得知大陸中央電視台拍攝的紀錄片,曾介紹大嶝島民兵參與圍捕台軍蛙人的故事。依據紀錄片敘述的時間,就是當年王承魯參加的任務,因而與戰友興起“為前輩尋骨”的心願。

  於是由在福建擔任台商的會員陳振成前往大嶝島探路,找到曾經歷那場戰役的當地攝影家鄭水忠。

  鄭水忠曾經營大嶝島上唯一的照相館,也在民兵部隊兼任攝影師。他回憶:當時解放軍將王承魯的遺體以白布包裹,比照戰士待遇葬在一棵大樹下,位置就在鄭水忠家族的墓地旁。解放軍守軍的團長還交代:未來如果“國民黨特務”的親人找來,就讓他們把遺體領回去安葬。

  今年一月,楊敬平、陳振成、李自帆、梁忠信等四位退役台軍蛙人,在鄭水忠的帶領下,回到當初王承魯埋葬地。由於幾十年來地貌改變很大,墓園內的遺骨都已遷走,王承魯的遺骨與其他鄭家先人混在一起,無法分辨,因此協會決定集資雇請工人,在原址興建一座紀念碑。

  李自帆說,在去年與海龍退役戰友同游大嶝島時,曾論及此事,感佩其事跡之余,眾人對如何尋回王承魯的遺骨原本深感比登天還難,就在50年後,事跡重見天日,令他們如有天助。

  海龍蛙兵退役人員協會理事長陳儒雄說,為了緬懷前輩,協會將號召六十多名海龍退伍弟兄,於十日經小三通前往大嶝,為王承魯的紀念碑揭幕。返回金門之後,大伙將到位於料羅灣畔的海龍蛙兵營部,與現役的學弟們共同慶祝61周年隊慶。

  此外,觀察者網編輯查詢到,鷺江出版社2012年出版 的《大嶝一寸土》(作者沈世豪 鄭朝南)一書中,曾記載了王承魯參加的這次戰鬥和解放軍以及民兵的英勇事跡。

  相關內容節選如下:

  那是1966年8月23日的夜晚。“8.23”這是一個十分敏感的日子。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萬炮震金門,金門島上的三個國民黨軍隊的副司令被炮火炸死,大批官兵傷亡。因此,每年到這一天,金門島上經常會派小股武裝到大嶝騷擾。果然,不出所料,這天夜晚,乘著一艘“掛機”小艇的金門島的武裝人員,摸進了六號哨所附近的礁盤下。

  壁壘森嚴。早以嚴陣以待。

  發現目標以後,接到命令的炮兵,首先發射了兩發照明彈。因為距離太近了,一發打到遠處的蓮河鎮,一發落到白哈礁。遠處,漆黑的天空突然亮起慘白的月亮,六號哨所依然一片漆黑。然而,卻像是信號彈升空,雙方立即開火。金門的武裝人員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他們隱蔽在礁盤下,借助射擊的死角,自以為可以抵擋一陣。他們遠遠沒有料到,他們遇到了克星———大嶝陽塘女民兵鐵甲隊的姑娘們。這些赤著腳的農家姑娘,有一手絕技:根據不同目標和距離,把炮彈打到最高點,然後讓炮彈自由落體,不偏不倚地落到准確的位置。

  於是,姑娘們發射的炮彈,像如今有電子制導的導彈,精確地落在金門武裝人員隱蔽的射擊死角裡。幾聲爆炸巨響,最後,只剩下兩個人攜著一個傷員倉皇跳進大海逃生。

  金門武裝人員攜帶的當時有最先進的夜間瞄准鏡的美式卡賓槍,夜間可以拍攝目標的照相機,以及可以防彈的“搖機”小艇,都成了戰利品。此外,還有在這場戰鬥中被打死的金門武裝人員的遺體。

  大嶝島上有一家惟一的照相館,該館唯一的攝影師鄭先生(即前文所提的鄭水忠——觀察者網注),被部隊請到六號哨所的作戰現場拍攝有關照片,他親自目睹了處理金門武裝人員遺體的場面:部隊首長說道,以士兵的名義進行安葬。雪白的白布將遺體裹了三層,周圍的人們為之肅立、默哀。安葬在田墘海邊的一棵黃連木下。部隊首長特地交代鄭先生,他們是會因調防等原因離開這裡的,以後金門或者死者的親屬如果有人來尋找,你可以把這個地點和情況告訴他們。

  因為種種原因,這個重要的細節被埋藏50多年了。當年親臨現場的鄭先生還在大嶝開照相館,他珍藏的有關照片和不凋的回憶,成了極為難得的見證。

  實際上,在1949年國民黨逃台後不久,“國軍”駐金馬前線各師就各自成立蛙人部隊,到對岸執行任務,稱為“成功隊”。1955年6月,金、馬各成立兩棲偵察隊,直屬於陸軍總部,配屬在金防部、馬防部,成員由各師成功隊擇優選任,執行偵察、突擊、襲擾等任務。單位幾經整編合並,成為現在的航特部兩棲偵察營。

  在台灣民間的傳說中,蛙人滲透到對岸,甚至跑去戲院看電影,拿回戲票當憑證;或是殺掉敵人哨兵,割下腦袋或耳朵帶回。蛙人部隊老隊員向聯合報表示,故事多屬誇大。滲透對岸目的是為獲取情報,主要是拍照、測繪,有時甚至活捉敵人哨兵帶回盤問;除非萬不得已,不會任意殺人。

  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蛙人部隊向大陸的滲透也逐漸減少,除了訓練,也承擔別的任務。比如,據台海網2009年10月報道,大嶝島的戰地觀光園舉辦以“兩岸‘軍演’聚焦戰地”為主題的大型軍旅游園活動,特邀金門蛙人演出隊前來參與互動演出,與戰地藝術團的演員同台競技,通過戰爭特效秀、軍旅競技、軍旗密碼解密、持槍演練和蛙人操表演等形式演繹當代蛙人精實訓練、攻堅挑戰的震撼。

  演出期間還設置了游客互動環節,游客可以零距離親近蛙人,感受蛙人的魅力、風采。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 ... 9764.shtml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