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好文一篇--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你爺爺和我爺爺的事

版主: Hammer

回覆文章
頭像
冗丙
文章: 3677
註冊時間: 週六 11月 29, 2003 8:55 pm
來自: 中華民國台灣省基隆市海三廠眷村
聯繫:

轉貼好文一篇--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文章 冗丙 » 週二 4月 07, 2009 11:53 am

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http://blog.udn.com/zbv2004/349528
足球月過去了,發現自己很久沒好好寫些軍事的東西,所以重新拿起一本講述抗戰前德式編裝中央軍的參考書籍來看看,對於當時國軍與日軍兩者主戰兵力也就是陸軍步兵團的編裝比較,似乎可以拿出來作個討論。要知道當時中國政府才在千辛萬苦之下將軍閥割據與列強欺侮的局面逐漸轉為統一小康的局面,甚至內部還是有共匪和一些未能剷除的地方勢力阻擾著國家建設,所以能夠在戰前編成這樣一支尚可與日軍一拼的精銳,實在是不容易。即使財政經費與工業基礎不足,國軍仍勉強將陸軍的三十個步兵師調整成新式編制並盡量充實兵員裝備,另外組成了裝甲兵團和數個現代化砲兵團,其中又以德國造150mm重榴彈砲、105mm輕榴彈砲和37mm戰車防禦砲等裝備最為人所津津樂道。

步兵團的調整:北伐統一與中原大戰之後,合併原軍閥兵力後的國軍部隊編制浮濫,居然有些步兵師擁有三個旅九個步兵團之多的兵力,可是除了一般步兵外,其他各兵科部隊卻十分缺乏,像是不少步兵師編制中居然只有一個砲兵營、一個工兵營和一個通信連等如此貧乏的特業部隊,如果遇到現代化作戰的需求或者遇到已經現代化的日本陸軍,那肯定是大大的不足。於是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建議下,國軍開始逐步推動現代化的改革,例如調整各步兵師的編制、增設各種特業部隊、加強並充實德式教育訓練等等,其中步兵師的部份乃將各師過於龐大的編制逐漸調整成兩旅四團的制式規模,至於為何不是直接編成三個團?蓋有一說是當時砲兵數量不足,為了能使每個師都能至少擁有一個砲兵營,所以師團數量不變但是步兵團數量以四個為上限,也由此可見當時國軍之困窘。雖然德國顧問提出了調整60個步兵師成為輕裝步兵師的計畫,但是在經費有限、陸軍過於龐大以及內外局勢不穩之下,僅能分期對陸軍各部隊調整或者整理,到抗戰前僅僅調整了30個步兵師,其中又只有約十個師是符合德國教練的水準

除開特種編制的教導總隊和稅警總團外,分期調整的步兵師下頭各步兵團乃依照下面編制組成,除開原有的步兵和機槍部隊外,還盡量編入輕高射砲和步兵榴彈砲以及通信連以增進國軍各步兵團的戰鬥能力,只是受限於裝備未到齊,後來各團編制中的步兵榴彈砲連就沒有編成。以下是國軍、日軍和德軍在戰前陸軍步兵團的編制比較:

(一)國軍24年教導師步兵團編制 -

團部(含直屬特務排)下轄三個步兵營

步兵營下轄:

- 三個步兵連(下有三個步兵排,各排有三個步兵班,各班均有7.92輕機槍一挺)

- 機槍連(24式7.92重機槍共六挺)

- 迫砲排(20年式八二迫砲二門)

團直屬部隊:

- 小砲連(蘇羅通20機砲共六門)

- 通信連

- 步兵榴彈砲連(75步兵砲共四門)

(附註:絕大多數步兵師都沒有上述步兵砲連,僅有兩個師有編成)

(二)日軍1937年甲種步兵聯隊(團)編制 -

聯隊部下轄三個步兵大隊(營)

步兵大隊下轄:

- 四個步兵中隊(下有三個小隊和一個20中隊砲分隊,小隊下有三個分隊,各分隊有輕機槍及擲彈筒各一)

- 機槍中隊(重機槍共六挺)

- 步兵砲分隊(70mm口徑迷你步兵砲二門)

聯隊直屬部隊:

- 通信中隊

- 速射砲中隊(37速射反戰車砲共六門)

- 步兵砲中隊(步兵砲共四門)

(三)德國陸軍1935年制步兵團編制 -

團部(含直屬騎兵排)下轄三個步兵營

步兵營下轄:

- 三個步兵連(下有三個步兵排,各排有三個步兵班,各班均有7.92輕機槍一挺,另連部有7.92重機槍二挺,50迫砲三門)

- 機槍連(7.92重機槍八挺,80重迫砲三門)

團直屬部隊:

- 步兵砲連(18年式75輕步兵砲六門,33年式150重步兵砲二門)

- 摩拖化戰防連(35/36年式37戰車防禦砲十二門)

- 輕步兵縱列(運輸的啦~)

評比總結:

1. 步兵部份 - 德軍和國軍步兵數量上差不多,都是三個步兵營,下面又有三個步兵連,日軍則各大隊多編一個中隊,人員多了不少。但是德國步兵火力較為充足,機槍和迫砲數量也較多,日軍次之,國軍的步兵連連長僅能靠各班的輕機槍和機槍連的重機槍提供火力支援,而不像德軍和日軍的連長手頭上有比較多的火力可作直接運用。

2. 火力支援 - 國軍原本計畫在各步兵團編入一個75步兵砲連,以作為各團自身的支援火力,但是訂購到交貨的時程太長且數量也不足以編入各團,僅僅只有兩個師和教導總隊能夠編成,最後僅能靠各營迫砲排和團內小砲連來提供火力支援。至於德軍和日軍就不用說了,尤其德軍的步兵砲連不但有75輕步兵砲,甚至還有150重步兵砲,在戰場上可不待後方砲兵團就直接提供前線步兵火力支援,戰力差異可想而知。

3. 戰車防禦 - 1920年代以後戰車此一新型武器裝備其強大的越野作戰能力逐漸被各國陸軍所重視,不但陸續編成各戰車部隊也研究各步兵部隊防禦之道,由上面可看出日軍和德軍都已經將戰車防禦砲編入各步兵團,國軍卻因為採購經費不足而無法編成,僅能將少量的新式德造戰車防禦砲集中在裝甲兵團內作戰術運用。
(丙曰:此段有誤~因為20砲打日寇戰車跟戳奶油一樣容易~而且37反戰車砲也不能展開腳架打飛機~)

4. 其他部隊 - 國軍和日軍都編有通信連,德軍卻沒有,是因為德軍將通信部隊集中為師直屬通信營,由師部集中調度,其他各部隊如步兵和砲兵也都將通信人員直接編入建制內而不再另外編組通信隊。德軍步兵團團部另編有一個騎兵排,該排乃是由原德軍各騎兵團拆散後編入,負責團部傳令和偵察搜索的任務,其行動力遠比步兵斥候還高。

5. 由上述可知,戰前德軍步兵團真可說是戰力最為強大的編制,火力支援和通信偵搜等也都強過日軍和國軍,蓋德軍步兵團組成歷史悠久也是德國陸軍的骨幹,不似日軍和國軍都是幾十年內的新玩意,加上戰術教範和人員素質等等也是讓人難以項背。不過國軍在接受了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建議,也朝著德軍的路子發展,盡量編成具有德軍戰術觀念的新型輕裝步兵師,先行集中組成各砲兵裝甲部隊,另外軍校教育更直接採用德國軍事教範,軍工業的合作也是如火如荼。要是這些合作都能繼續進行且戰爭晚點爆發,那麼新式德制中央軍會不會有更不一樣的表現?

http://blog.udn.com/zbv2004/349528


***********************************
根據火器堂堂主的資料顯示~
民25年制步兵教範中團跟師的部分到了政府遷台之後才編撰完畢~
2009心願:
1.只要不搞砸人生,什麼我都能接受!
2.日本人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 比森林的樹葉還茂密~ 可我反抗的決心比奇萊山還要堅定~

soloo
文章: 92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5, 2008 3:33 pm

Re: 轉貼好文一篇--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文章 soloo » 週四 4月 16, 2009 3:45 pm

一場淞滬會戰和一場台兒莊
十個德制師也剩沒多少了
什麼叫血肉長城!
第一發命中

CA1903
版主
文章: 3195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14, 2007 11:09 am
來自: 美國加州

Re: 轉貼好文一篇--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文章 CA1903 » 週五 4月 17, 2009 11:16 am

什麼叫血肉長城?
就是:
一場淞滬會戰和一場台兒莊
十個德制師也剩沒多少了
M1903A3 我最愛

soloo
文章: 92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5, 2008 3:33 pm

Re: 轉貼好文一篇--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文章 soloo » 週五 4月 17, 2009 12:25 pm

沒有看過的可以到這個網站看
http://www.huanghuagang.org/library/heshan.htm
松沪会战(上)
松沪会战(下)
包括很多抗戰老兵的回憶, 每個講起來都是泣不成聲

其中有個淞滬會戰時的團長還是營長 易瑾
到台灣以後還當了空特司令
回想起這段歷史就是一句 "我說不下去了!"
第一發命中

半曉生
文章: 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5, 2009 12:01 am

Re: 轉貼好文一篇--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文章 半曉生 » 週四 5月 14, 2009 12:48 am

抗戰時國軍節節敗退 武器不如人是當然 但訓練也不如人 日本實施征兵制已七十年 而國軍在民國25年才通過兵役法 征兵時有冒名頂替的 有臨陣逃亡的 訓練時因勤簡建國 不用實彈 缺少震憾教育 平常擺的衝鋒隊 上戰場一發砲彈炸開 隊形就亂 營養不良體力差 晚上有夜盲症 白天在敵人攻擊準備砲擊時 因營養不良很多都震昏 這都是一般正史不敢言的
德式裝備兩個師不能發揮戰力 就是以上原因 200師用德式裝備打崑崙關 德式150榴彈砲要用砲車拖 抗戰開始禁運零件進不來 砲車沒用 改用鐵運 築壹段鐵路往前一點再拆後面鐵路鋪在前 總算消滅日軍一個聯隊 聯隊長中村正雄戰死
 台兒莊 日軍共兩個師團 其中一個還只出動一個旅團 日軍共9個團 我軍十幾個師 贏是贏了 但傷亡國軍比日軍多 川軍王銘章師長守前面一個縣城 全師陣亡 日軍感佩而送回屍體 由清代起代兵官吃空額是正常 就是兵不補滿 缺額的薪水是長官的福利 不這樣兵吃不飽 因物價飛漲 預算一個兵一天的伙食費 到了年中可能買不到一根醬菜 有空額也多份伙食費
我在士官隊的副隊長很感慨的說 當年補給像台灣 內戰不會敗 他勦共三年 從河南到廣東 全步兵連 最多時五十多人少時三四十人 要上前線就捉百姓當挑夫幫忙挑補給 這樣部隊不是有新武器就能打勝仗 抗戰八年 日軍在華約40-50個師團
飛機400-1200架 平均700-800架 抗戰勝利向國軍投降遣送的日本軍民共92萬 同時國軍名額600萬最慘時何成濬的調查步槍90萬支 輕重機槍15萬挺 假如裁三分之二的兵 用200萬編100個師訓練用實彈 增購砲兵不信打不過日本 可惜各及主管為要有兵強地盤 擴充步兵 不想加強火力 民初軍閥內戰 天津 上海 廣州 都有外國軍火商的代理 有的還有倉庫 付錢就有大砲 但少人買 大官都知砲兵訓練費時 打靶砲彈又貴 訓練好了 萬一被人用錢買走不划算
用錢買對方火力 國府也常作 民國25年兩廣陳濟棠宣佈自主 手下有自製羊城號飛機約六十多架 國府付錢買通要飛機飛南昌 丟了飛機 陳濟堂只有下野 

CA1903
版主
文章: 3195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14, 2007 11:09 am
來自: 美國加州

Re: 轉貼好文一篇--德日中步兵團戰力的比較

文章 CA1903 » 週四 5月 14, 2009 2:02 am

半曉生 寫: 用錢買對方火力 國府也常作 民國25年兩廣陳濟棠宣佈自主 手下有自製羊城號飛機約六十多架 國府付錢買通要飛機飛南昌 丟了飛機 陳濟堂只有下野 
機不可失。陳濟堂以為時機不可失。原來是飛機不可失。

其他的一句話說穿了,國力不如人,體制不如人,社會文化不如人。只好以命來換。
M1903A3 我最愛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